[转载]在腾讯的八年,我的职业思考

梦浪的小虾米
2018-12-13 / 2 评论 / 1,828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
本文转载自:https://yuguo.us/weblog/tencent-8-years/

一、
今年是2018年,腾讯20周年。我30周岁,刚好在腾讯工作满8年。

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同一家公司工作8年。因为4年足以读完大学,6年能让小孩读完小学,8年漫长得不可思议。

2010年,我刚大学毕业,加入腾讯。那一天,学生思维的我,不免以学生的尺度定计划:三年的时间,我应该足够从这一所“社会大学”毕业吧。

因此,我追赶时间,以这个截止日为目标,第一年学习高效地完成工作,第二年学习带新人,第三年学习影响力,翻译了一本前端书,和一本设计书。

我一步步从助理UI工程师晋级到高级UI工程师,先是积极响应需求,后来主动找事情做。我低着头,做事情非常“用力”,自信能把交给我的事情都做得很好。

我的博客文章80%都是头三年写的,现在回头看有很多幼稚的想法,但持续想和写才能提高。反过来说,要是现在还觉得好,那才糟糕。

二、
2013年,三年之痒。我开始觉得日常工作毫无挑战,考评时连续“优秀”跟“超出预期”拿到手软,但与此同时,也迎来新的工作挑战。

那时,我的领导问我以后的发展意向,是想继续研究技术深度,还是管理团队。我说如果有机会,尽量管理团队吧。

因为以我的理解,并不存在两种选项。这个问题就像“给你加工资,好不好啊”一样没有意义。学而优则仕,骨干不去领导团队,可能有点不负责任(现在想来很自恋,呵呵)。

虽然给了领导这样的答复,也开始进行正式的管理培训,但我内心还恋恋不舍想保留一点匠人心态。

个人能力要继续提高,我就开辟新的赛道:影响力。

2014年我认真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,在“26岁总结”中写下这段文字:

“在很多场景下我们都需要写作,我们要写短小的RTX,长一点的邮件,以及更长一点的分享文章、博客和专栏。关于写作,我觉得最有趣的一个事实是,优秀的写作者跟平庸的写作者所能达到的效果相差百倍以上,比优秀程序员和平庸程序员之间的差别还大。”

“优秀的写作者的RTX就是能让对方明白他的目的,并且像施了魔咒一样去合作。优秀的写作者的邮件能让接受者感兴趣,清晰地知道信息。优秀的写作者写的博客能用一段话击中读者心理,情不自禁点右上角的“分享到朋友圈”……这种效果100个平庸的写作者都达不到。”

“写作者需要的除了文笔,还有逻辑思维、数据分析、麦肯锡金字塔理论、心理学等等几乎所有的知识……”

每个人每天都要阅读微信、朋友圈、新闻、读书、知乎、小视频……关于写作对个人能力的的重要性,我认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因为广义的写作、演讲和设计,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内核,就是搞清楚你的听众是谁,他们已有哪些信息,缺乏哪些信息,你要以怎么样的顺序来传达你想让对方做的事情。讲得邪乎点,它们都是一种“心理操纵术”。

那怎么才能学好写作(或者演讲,或者设计)呢?

答案无趣但有效:持续写。

反复阅读写出来的文字,毫不吝啬地删除无用的信息,重新再写。

达芬奇说过一句话:“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form of sophistication(简洁是终极的复杂)”。海明威每天写作之前都会把前一天的稿再改一次。

我也这样做,一开始在自己博客上写水文、在豆瓣写书评,感觉不够。2014年2月,我加入豆瓣专栏计划,需要每周写一篇超过3000字的专栏文章,结束后能获得200元鼓励金。我就像一个缺乏运动的人,强行把自己推入马拉松赛道。

我的前几篇写的很业余,错别字、口水话、病句、缺主语、串主语、一逗到底、唠唠叨叨、层级和顺序不对……那也还是要写。几个月后,20篇文章的专栏完结了,我的文字水平稳定从30分提升到50分,接近及格。

因为专栏内容相对新颖(可能是国内首批系统写“全栈工程师”的思考的专栏),慢慢积累一些读者并每周追看。读者宽容并热情地在评论区给我纠错。

后来,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责编在豆瓣上看到了我,就约我写稿。他说我写的东西已经很多,也有一些脉络,可以再整理一下出书。又是一个新的挑战。

先答应再说吧。

写书的过程只能说勉力支撑,因为只有50分的文字水平,却要输出80分的质量。把第一章整理好之后发过去,收到返回的修正稿,变成了另一篇文章。责编很专业,没有吐槽,只是做客观订正。

我羞愧难当,因为痛恨给人添麻烦。我记住修改过的问题种类,文法上字斟句酌,保证同类的不再犯。

因为责编会看出文字上的问题,然后给我修剪枝丫,但保持大树根基稳定就是我自己的责任,对读者的责任。我还买来《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》,更系统地学习写作。

经过好多轮的校对,我终于可以坦然说出,差不多达到基本的标准了。后面的事情我在“我出书了”中也都写了。2015年8月,我的书出版了。我在豆瓣上也慎重给《Web全栈工程师的自我修养》打了4星。

三、
写作成长磕磕碰碰的同时,管理之路也迂回曲折。试着带一段时间团队之后,我在2014年正式成为团队管理者。

当时对于团队管理的职责抱有几个不成熟心态:

管理比写代码更容易掌握,践行起来也更轻松
管理者门槛较低,相较于工程师缺乏核心竞争力,以后跳槽我还是要以工程师身份来定位
我喜欢专注做事情,不适合做管理
在工程师团队中,我要以最强的技术和努力来赢得尊重,我要有能力解决他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
因此,从2014-2016虽然也通过努力收获了一些个人成长,但对团队领导来讲其实我是不称职的。

有一个明显不称职的表现就是,每到员工考核期间,我就很纠结痛苦。我不希望有员工拿低于预期的考评,也害怕面对下属沟通面谈,当面对着他说你的绩效低于预期。

我能自律勤奋,但我很难改变自己的观念。最难的是,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(瞧,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观念是最难的),还是说退回去做一个还不错的工程师好了。

我在这个观念段位大概停留了两年多,经过断断续续的实践、阅读、观察和自省,我终于升级了。期间纠结和思考过程可以从2014到2016的博客文章中可见一斑。

总之,升级后的我认为:

管理比写代码(或任何一门硬技能)更难于掌握,这是我跟一些技术专家沟通得到的共识。硬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读书、培训班,甚至网络视频来学习,然后持续练习,越来越熟练,直到产生一个输出物。这非常简单,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,几个月就能学习一门硬技能。而管理的学习需要真实观念的转变,这个观念改变可能需要几年时间。
管理的核心观念是“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”。
管理者要注重组织对外的贡献。基于贡献来衡量每个人的绩效。
我开始积极与团队沟通,日常中看到不符合要求的输出,我就会直截了当地说“这不行,达不到基本水准”。

虽然比较严格,但也没有看到团队氛围下降的情况。因为从员工角度来讲,虽然乐于处在一个人际关系融洽的团队中,但更大的述求是加入一个充满专业人士的团队。每人都能从其他人身上学到特定知识,每人表现都是专业的。

我不再担心员工考核,因为它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。有些无法用言语传达到的信息,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传达。而且平时对于低绩效的员工就要做好预期管理,言行一致员工就不会困惑。

四、
2017年,我慢慢成为一个资深的管理者。又一次对工作驾轻就熟时,再次迎来新的挑战——转换岗位,领导腾讯微云UX设计团队。

我喜欢这个挑战,一方面它确实是一个“很大挑战”,受虐症的我无法拒绝。另一方面我一直处于产品流程中偏后的位置,但也对前置的思考很感兴趣。

因此,我梳理了自己面临的挑战:

之前领导的团队都是工程师,而现在的团队由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组成。虽然管理的基本法是相通的,但新团队的成员还需要更多熟悉
自己的设计专业能力不够,尤其是在视觉上,无法给到“怎么做”的建议
新的UX设计团队面临比以前更复杂的外部关系
如何帮助下属专业晋升
但我也有我的优势:

能轻松地理解版本管理、多平台特性、开发挑战等“工程”难题,然后管理好风险
参加了三年多设计部的管理会,对设计的“味道”有感觉。或者说品味远远高出实现能力
在UI方案上,我有用户同理心,不只是从“好看”来评判设计
我的演讲呈现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提升团队
唔,也不全是坏消息嘛。那就开始做吧!

前半年仍然是勉力支撑(哭),但因为团队都在看着自己,不自信也要自信起来。

工作之余多体验各种APP,收集UI、运营、营收、品牌等方面的案例,进一步提升“产品力”。老婆平时在使用新的APP,或者被活动吸引付费时,我就会在边上观察她的行为。看到精彩处,我还会请求暂停,截图发给我。

总之,我希望自己的专业成长能快速补上权限扩大带来的差距。

慢慢地,有一些“腾讯微云用户体验不错”的口碑了,在自己能影响的范围内,使用我能调用的资源,慢慢地补齐漏洞,提升体验。

但仍然能力有限,有时候会出现仓促出的方案不合理的情况。这时更加如履薄冰,不是怕外部批评我,而是怕连累授权给我的上司,和被我能力所限的团队。加上腾讯微云也是一个有历史包袱的产品,所以仍然离自己心中的理想产品差很多。

团队成长上的挑战同样很大。

我仔细观察每一个人的优缺点,用人所长。于此同时我还要横向去看部门其他设计师的输出,不希望相对独立的产品导致了封闭的专业氛围。这将是接下来花半年到一年重点要解决的。

我对现在这个挑战,还远远没到驾轻就熟的状态,可能还需要两年以上时间来消化,所以有时工作会觉得比前几年加起来还累。

我时常以山本耀司的话给自己打鸡血:

我从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,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,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、有价值的。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,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。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,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。

勤奋和努力只是基础,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,还根本谈不上拼天赋。

疲劳和兴奋交替,成就和挫折并存,曲折前行,比轻松混日子更有趣。

五、
回头看,这八年来,我从来都只是“短暂地胜任”自己的工作。每当我觉得能够驾轻就熟地处理目前的日常,就会迎来新的挑战。

想到这一点,我突然悟到一种“佛性”的工作哲学:

每当你能胜任当前的工作,就会迎来更高难度的挑战。

每一个能胜任当前工作岗位的人,都会被提拔。继续胜任,那就继续提拔,直到不能胜任。

因此,不用特别在意自己的头衔、权限和职级,外部的认可是你能力的反馈。你没有被提拔,大概率是因为还不胜任当前工作。如果完全胜任还没有被安排更有挑战的工作,要么自己找事情做,要么跳槽转岗。

反过来说,自知自己能力还达不到岗位要求也不用担心,不胜任是常态,以胜任为目标就好啦。

对于职场马拉松来说,心态放松,保持作息,持续养成好的习惯,学习好的方法和观念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
1

评论 (2)

取消
  1. 头像
    许伯一博客
    Windows 10 · Google Chrome

    许伯一博客(http://www.xuboyi.com) 做最好的免费资源分享网站,欢迎大家来做客哦

    回复
  2. 头像
    菜鸟头头
    Windows 10 · Google Chrome

    大哥的文笔很好,而且经历也丰富,我准备把大哥之前的文章都看一遍,我想你的经历一定可以帮助现在的我

    回复